English

“下乡”搞活了“乡下”

——江苏省三下乡活动纪实
2000-01-27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我有话说

本报去年报道江苏省在“三下乡”活动中,采取多种形式变“三下乡”为“常下乡”、变“三下乡”为“都下乡”,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,江苏人也真正从“三下乡”中尝到了甜头,摸索出了经验。近日,随着一批批科技、文化、卫生三下乡队伍浩浩荡荡开进农村,江苏省“三下乡”活动又掀高潮。

江苏省委副书记顾浩说:“上有中宣部的支持,下有各市的配合,江苏省‘三下乡’年年出新招。”省委宣传部部长王湛说:“回顾一年来‘三下乡’活动,可谓路子越走越宽,成效越来越实,反响越来越大。”

既抓“下乡”又抓“乡下”

在实践中,江苏人摸索到“常下乡”、“都下乡”虽然很有成效,但还存在不少问题,这主要是没有将“乡下”原本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,形成了灌输式、填鸭式的教育,基层总是被动等待。一项调查显示,苏北的宿迁市村一级每年订阅报刊的费用达1000多万元,但真正从报纸中受益的却很少。许多报刊新的来新的去,有的杂志还没有开封便被送到了废品站。特别是近两年来,江苏省投资在所有乡镇设立了文化站,村村建起了图书馆、办起了广播站,但却没有派上很好的用场。去年以来,江苏省“三下乡”活动领导小组看到了这个问题,于是他们开始一边抓“下乡”,一边抓“乡下”。抓“下乡”方面主要采取省里下、市里下、县里下、乡镇也下,于是形成了长流水、不断线。抓“乡下”主要是用好、用活、用足农村的现有资源和优势。一是培养农民文化、卫生、科技骨干,二是在村委会配备专门工作人员,三是实行设备浪费处罚制。

记者近日在江苏大地采访,看到每个村都有经过乡镇以上单位培训过的电影放映员、乡村卫生员、农技推广员。徐州市为了引导农民读报用报,每个村都建了阅报栏,由专人将所有报刊收集起来每天清晨挂到阅报栏内,并组织各村民小组进行阅报竞赛。

“乡下”抓好了,“下乡”也好抓了;“乡下”有腿了,“下乡”的人也省心了。农民说:“这叫二重唱,哪一步都很重要。”

既抓“增量”又抓“存量”

硬件设施是搞活农村科技、文化、卫生事业的重要条件,但一味地在硬件设施上作文章显然是不够的。多年来,随着“三下乡”的不断深入,江苏省所有的乡镇都有了万册图书馆、整洁的影剧院、高档的文化站,每个村都有了千册图书馆、文化室和影剧院。我们在苏北的几个县采访,每到一地都能找到几个像样的文化站和图书馆。有的村办图书馆的图书数量甚至超过了一些城市图书馆的存量。应该说,多年来的“三下乡”活动给他们带来的硬件设施无可挑剔。

记者多年来采访“三下乡”活动,深深感到这是一项百姓受益的大好事,平时在电视里都难以见到的名人名角通过“三下乡”和百姓面对面交谈,但这毕竟不是常事,要使百姓终生受益关键还是要培养用得上、留得住的人才。江苏在这方面先行一步,采访中我们发现所有的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都是正规的事业编制。“工资靠得住,子女农转非,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呢?”

江苏省委宣传部的同志用一句经济术语形象地告诉我们:“现在存量足矣了,下一步‘三下乡’的任务是如何盘活这些存量。”在这位宣传干部的推荐下,我们来到了宿迁市。宿迁市是江苏省新设的农业大市。

去年年初,为了全面提高当地百万农户当家人的素质,多途径地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确保宿迁市2000年如期如实达小康,该市在全市农村组织实施了“走近百万农户、百万当家人”的“双走近”宣传教育工程。

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,该市根据当地经济欠发达的实际,以不增加当地农民负担为原则,主要抓好对农村现有宣传文化资源的管理和利用。他们通过建立规章制度,充分利用当地乡镇广播电视、阅报栏、电影队和三校(党校、成人学校、村民学校)等载体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。由各乡镇党委统一指挥,各有关部门摆摊设点,积极开展活动,充分挖掘了当地农村现有宣传文化资源的潜力,活动开始后,不少地区广播响了,报纸、板报用起来了,电影放映前的宣传、集市宣传也搞得轰轰烈烈。广大农民群众通过活动学理论、学文化、学科技,提高了素质,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,既没有用一分钱的财政,又没有增加农民负担,也没有建设新的设施。采访中我们深深地感到,如果说,“三下乡”的“送”,解决的是一个“增量”的问题,那么,这项工程的可贵之处则在于它着眼于盘活“存量”,把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好。

“存量”盘活了,也就是增量,碗里的都有了,锅里的能不满吗?城里来的人说:“这叫交响乐,配器最关键。”

既抓“活动”又抓“发动”

每年掀几次高潮,搞几场活动,这种形式对“三下乡”活动的开展的确起过重要的作用,但要持之以恒,关键还在于发动群众。江苏在这方面的经验是首先由省委发动各厅局,然后再由各厅局带动所属行业,于是形成了全民行动的大好局面。江苏省农林厅把“三下乡”与其实施“品种、技术和知识更新工程”紧密结合起来,并发挥全省农技推广中心(站)的网络优势,加快了省、市、县农业网的联网步伐,开通农业科技服务热线电话1200多个,培训“绿色证书”学员12万多人;江苏省科委、科协以开展批判“法轮功”斗争为契机,把“三下乡”与普及科学知识、转化科技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,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《江苏省科普教育大纲》、《江苏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》;江苏省广电厅加大了对淮北农村的帮扶力度,去年全省已完全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,县乡光缆联网率已达到80%;江苏省卫生厅把“卫生下乡”融入到农村卫生工作中去,与推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、农村合作医疗、农村改水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,确保先进县创建工作已列入去年重点落实的20件实事之一;江苏省妇联把“三下乡”纳入全省农村妇女“双学双比”、“巾帼维权”等活动,开展了“万家学法”、科技人员与女能手结对子扶贫帮困等活动。

江苏省各级团组织参赛者公开招募青年志愿者,壮大了“三下乡”的队伍。无锡市依靠社会力量推动“农村知识工程”,去年动员城区各界干部群众为农民捐书14万册,一举解决了31个乡镇的万册图书馆建设问题,实现了全市乡乡镇镇全部建成万册图书馆。南京市组织商业、供销系统开展了“名店、名品下乡”和打假宣传活动,扩大了“三下乡”的队伍。

活动的目的在于发动,群众都发动起来了,没有城乡差别了,还要“三下乡”干什么?大家都说:“这叫大合唱,谁都不会不用劲。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